耳鸣 ⋅ 首页 耳聋 耳鸣 脑鸣 眼球震颤 特发性震颤 结节性硬化 斜颈 帕金森 肾虚 预防疾病
当前位置: 首页 > 耳鸣 >

中医治疗耳鸣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03 点击量: 疑难杂症_健康资讯_北京慈一堂中医门诊部编辑

耳鸣是指在无外界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或颅内有异常声音感觉,这些声音不能被人耳所感知,但其声源位置又在耳内或颅内。耳鸣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如:一过性耳鸣、持续性耳鸣、搏动性耳鸣、蝉鸣声、嗡嗡声、隆隆声、嘶嘶声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持续性耳鸣,患者感到耳朵里有嗡嗡声或隆隆声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另外,还有一些人感到耳朵里有鸣响感或压迫感。但是,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耳鸣,这是因为它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

耳鸣的病因较为复杂,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大多数人认为它与内耳听觉神经退行性变、外伤、药物中毒、噪声损伤有关。那么中医对于耳鸣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
中医针灸

针灸疗法在治疗耳鸣方面也是十分有效的。针灸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的症状。当人体发生气血不足时,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鸣,此时针灸可以有效缓解耳鸣症状。耳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身体内有气、血、火,或者是水,两者都有可能会造成我们的身体出现气血不足或者是水热不平衡的情况,此时就会造成耳部周围的经络出现堵塞或者是瘀血,进而造成我们耳朵部位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耳鸣症状。针灸可以缓解患者耳部周围经络堵塞或者是瘀血的情况。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内气血平衡,起到调和阴阳之功效。针灸对耳鸣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口服

1.玉屏风散:组成:黄芪、白术、防风、柴胡、桂枝、陈皮、生姜、大枣。功能:益气健脾,固表止汗。用于治疗脾虚气滞,风寒外感所致的自汗、恶风、头痛,眩晕。

2.六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能:补气健脾,益肺宁心,养血安神。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肺气不足,心脾两虚所致的耳鸣。

3.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白术,干姜,炙甘草。

5.归脾汤:组成:白术、人参、甘草、当归、白芍。

6.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补气),桂枝(温经),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补气健脾)。
中药穴位敷贴

中医认为,耳鸣是由于气虚、阴虚、血虚、气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来治疗耳鸣。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中药成分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方法是比较简单方便的,而且还没有副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耳鸣症状,并且对于其他一些症状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中药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如果我们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耳鸣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风热侵袭型:临床上多见,起病较急,病程较长,多为双耳鸣声不定或单侧耳鸣。

2、肾虚肝郁型:临床上常见,多因情志不遂或肝火上扰所致。主要表现为耳鸣较响且伴有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失眠等症。

3、痰热内扰型:临床上多见,主要表现为耳鸣呈持续性或搏动性、耳鸣响度不高,伴有头胀、头痛等症。

4、肝火上炎型:临床上常见,以耳鸣声较响且伴头晕目眩为主要症状。

5、湿热下注型:临床上常见,主要表现为耳鸣较响且伴有耳内痛等症。
耳部按摩

1.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住耳廓的外耳道,由上而下按摩,每次20下,每天2-3次。

3.手掌搓热后捂在两耳上,并做耳部运动,每次10分钟。

4.食指放在中指的背上,中指放在无名指的背上,做弹拨动作20下。

5.将食指和拇指放在耳屏前下方的骨头凹陷处,食指从拇指上滑下、往外牵拉,然后再往里推;拇指从食指上滑下、往内牵拉。

6.将食指放在耳屏前下方的骨头凹陷处,从外向内揉压、向内牵拉;然后再从内向外揉压、向外牵拉。

7.双手食指放在脑后枕部,用食指按压或按摩其颅骨。

一次10分钟。

8.双手掌心紧贴耳部,分别按揉耳屏、耳垂、耳背等部位15-20次。

9.双手掌心捂在双耳上,向后拉并向下推耳垂15-20次。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刺激耳部周围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疗耳鸣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按摩耳朵来达到治疗耳鸣的效果。按摩耳穴具有以下作用:

1、缓解听力下降:耳神经损伤造成的耳鸣可以通过按摩耳神经缓解。具体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按压耳朵。按完后,按耳门、听宫、听会、听会等穴位。

2、缓解眩晕:按摩耳朵可以缓解眩晕症状。具体方法是用双手食指和中指捏住耳朵,然后轻轻揉捏。每侧揉捏10次左右,然后换另一侧。按摩几次后,头晕或眩晕症状会明显缓解。

3、缓解焦虑情绪可加重耳鸣。具体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压两侧耳屏,然后用拇指按压耳屏后的穴位,每侧3分钟左右,每日1~2次。

每次10分钟左右,每日2~3次。

具体方法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入右耳的外耳道内,轻轻揉捏,然后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入左耳的外耳道内,轻轻揉捏,每次10分钟左右,每日2~3次。

杨丽 北京慈一堂中医门诊部

擅长疾病:耳聋、耳鸣、脑鸣,帕金森(也叫震颤性麻痹)、结节性硬化,震颤,眼球震颤,特发性震颤、斜颈、肾虚腰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扫码咨询疾病
客服在线解答